打开心智
作者:李瑞秋
思考
我的思考
读完一本书,并不是目的,这本书能为你带来什么才是目的。
Action
自律 => 自驱
- 1.设定框架
我做这事情的目标是什么?我想通过它达到什么效果?通过做这件事,我希望我的生活可以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和 SMART 法则不同,这里的目标不定量,而是定性。去想象一个愿景,去描述你希望达到的画面和情景,而不是给自己设置具体的量化指标。
- 2.建立系统
如果要开始做一件事情,让自己离第一步里的理想状态更近一点,这件事情是什么?
这一步不要急于给自己下定论,每天要如何如何,要在3个月如何如何之类的关注结果的计划,这些计划都是很难实现的,你需要考虑的只有一个问题:如果把所有的改变简化成一件事,这件事,可以是什么?
- 3.优化完善
一旦通过第二步,把这件事情变成一项日常习惯,你就可以再进一步去复盘和思考,现在,我是不是离目标更近了一步?如果想再靠近一点,我还可以再做一件什么事情?以此类推
大脑的底层原理
节能
追求:简单,习惯,不用思考最好了~ 负面影响:错误决策 改变方案: // TODO
稳定
note
我想出了一套规则,这套规则适用于我们对科技的反应:
- 你出生时已经存在的科技都普通而平常,是世界运转秩序的天然组成部分。
- 你十五岁到三十五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令人兴奋的革命性产物,说不定你以后能以此为业。
- 在你三十五岁以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秩序的。
——道格拉斯·亚当斯 ·《困惑的三文鱼》
- 确定性: 惶惶不可终日 & 焦虑
- 一致性:让大脑承认“我错了”,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 适应性:最好的状态是不变。所以不要指望改变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因为那相当于是在跟大脑的适应性做斗争,注定是徒劳无功的。唯一能做的,就是缓慢的,日复一日的微调,去改变自己的基线,让大脑一步步适应新的模式,用它去代替旧的常态。
预测
大脑: 习惯掌控 & 用进废退 你希望你的大脑变成什么样子,就往对应的方向训练它。
反馈
动力 => 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