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超效率手册

作者:Scott Young

https://www.scotthyoung.com可以听播客,看看文章

https://www.scotthyoung.com/blog/subscription-complete/
ck_subscriber_id:
2853619991

思考

我的思考
  • 20240814 "断断续续比完全放弃更可怕"
  1. 信息流 "电视节目或者是名人杂志看起来很重要,但除非它们能导致你直接行动,否则就只是些无价值的东西。任何一个不能影响你行动的信息流,都是在浪费时间"
  • 20240909 Mon. 看到30节 晨礼中提到的,早上起来避免做过度消耗脑力的事项,我觉得刚好对应了最近看的《自控力》中提到的“善行相抵”的概念。 不是不能做,而是做了很容易让你在接下来的一天里放飞自我,就好比昨天,就算是在我已经知道这个概念的情况下,早起起来加班,完成以后,就让我玩乐了一天~ 所以我们要时刻警惕“善行相抵”的思维陷阱。

Action

  • recall
    • 时间
  • 20240828 最近每天晚上回家,都没办法去执行既定的计划,我需要思考阻塞点在哪~
    • — fixed it. 第一次尝试:❌任务是否明确?而非是个笼统的概念?

克服拖延症

1. 使用日计划&周计划, 目的在于:

  • 周目标来关注于大的规划,不跑偏
  • 日目标来远离压力

如何去做:

  • 在每周结束后,制定下一周的目标,并且做出大致拆分
  • 每天结束时,把一些周目标任务拆分,挪到次日待办上 (6days done)
  • 每天下班前,制定下一个工作日的工作计划, 并且预估时间盒子 (6days done)
  • 每天睡觉前,制定第二天回家以后要做的事情, 并且预估时间盒子
  • 一旦完成了日目标,那么,这一天就停止工作吧
  • 对一个人做出公开承诺,承受压力,并且前行。

2. 限定时间:在任务完成之前,不许停下来。在任务开始前,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盒子

  • 时间短(30~90min比较理想):压力没有那么大
  • 紧迫感:要在规定时间完成的唯一方法就是尽快做完你接到的任务。限定时间会刺激你加快速度。

3. 分解任务

  • 分解不喜欢的任务。不明确的大型任务是滋生拖延症的温床
  • 颗粒度拆分合适的任务会激励你把这件事情完成
  • 当你对做一件事一直处于拖延的状态时,试着去拆解它

4. 短跑理论(再坚持一小会)

  • 找出那些需要一定的纪律和约束才能完成的事情
  • 遇到无法坚持做下去的时候,告诉自己,再坚持1min试试(eg: 起床困难,就强迫自己保持清醒1min;习惯养成困难,就告诉自己只要坚持到30天就行;创作阻碍:写不下去,就再坚持2min,然后休息。)

5. 日程校对(如果已经完成待办事项,那就停下)

  • 当你完成列表上的所有事项,然后还要加一些的时候,你就是在破坏信任。
  • 缺乏信任,不相信你自己要去办的事情,就会养成拖延的习惯。

6. 自律练习&加强

  • 想停下来的时候,再坚持1min
  • 在做任务之前,搞清楚自己的持续专注时间,下一次+10%~20%
  • 如果脑海中有很多个项目在不停地切换,那就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专注于一件事情

7. 习惯咒语

  • 给自己设定一个slogan, 放在显眼的地方,好让你自己在一想到拖延的时候就看到它,然后大声喊出来,接着,就着手去做。(eg: 我数123,我就要起来了,我就要放下手机,我就要站起来,我就要打开书……)

8. 检验长期拖延的真正的绊脚石: 如果你已经想尽一切办法克服拖延,但仍然无法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那喊口号和限制时间都是徒劳的。长期的拖延习惯更加值得警醒思考。

  • 我现在的目标还明晰吗?
  • 我专注实现的目标还能激励我吗?
  • 我想要生产效率高的原因对我还有意义吗?
  • 我是不是把“生产效率”当做借口来回避真正的恐惧和梦想?

9. 动力催化剂(节省启动成本)

  • 目标列成一张表,放在显眼的地方(eg: 电脑桌面)
  • 做出公开承诺,当你计划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把它告诉一个你身边的人,产生的压力会让你保持动力。
  • 便利贴:把想法写在便利贴上,放在你随手都能看到,拿到的地方,它们会提醒你需要做的事情。

10. 搅拌(一股脑地做)

  • 搅拌是生产垃圾的艺术。真的特别喜欢这句话,我自己经常会陷入一种陷阱,我想要做的更好,我要做的更好,如果我当下做的事情不是最佳,那我就宁愿不去做。

如果你想要克服拖延症,你就要学习搅拌。 搅拌就好像是用一台旧的水泵抽水,在最开始的时候,你抽上来的水可能是棕色的,还有铁锈味,这个时候,你的解决方法不是停止抽水,而是先把垃圾抽出来。 即使你想出了很多糟糕的点子,也不要因为质量不好就停止去想。所有的污水最终都会被排出。 搅拌够了足够多的垃圾,你就会开始创造伟大的作品。

这个观点其实让我想到了vomit writing. 其实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流程。你不要去管你写的如何,只需要一直写下去。首要目的是先写出来,并且写下去,然后再去提升它的质量。

11. 避免拖延的关键——不分心

主动为自己营造专注环境&时间。 在你开始专注于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尽量去扫清周围一切可能会影响你注意力的东西。 eg: 关闭收件箱,微信,手机飞行模式等~ 把桌子上,可能影响你注意力的东西全清掉,把你可能要用的东西,全都摆在顺手处,尽量去避免中断找东西,交流等状况。

一次的中断就能让你分心5~15min(原理: 注意力残留)

12. 拒绝“应该”

列出你要完成的目标或者专注做一个工作的原因。 当你要做一件事的时候,找到这件事情与你目标之前的强关联(间接的也可以)。如果找的到,我们就能更容易完成这个任务,但如果找不到,就果断把这个任务归入“不去做”的行列。 任何“应该做”但没去做的事情,并不会激励你,而是会在你没有做的时候让你产生内疚感。 不做,就果断不做。我们这一生,都要极力避免那些诱惑我们“应该做”的事。

13. 预备、射击、瞄准

去做MVP, 然后基于反馈及时调整,而不是做一个自己想象中很好的,很大的东西出来,再去接受时长检验,就会比较惨。

14. 摒弃拖延恶习

坏习惯往往只会偷走时间,而没有任何好处。大多数人喜欢看电视都是因为舒适、不费劲,并不是因为电视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 把占据你很多时间,但乜有什么价值的事情列成一个表,然后,尽力做到下面的亮点之一: 1. 彻底根除这个习惯 2. 压缩这个习惯,谨慎行事。如果你真的很喜欢一档电视节目,可以考虑把它录下来,否则,直接关掉电视。

做事更有条理

15. 条理性

16. 少点混乱,少点压力

  1. 物理环境:让事物都排列有序,仅仅整齐是不够的。给每个物品规定好地方,避免杂乱无章。
  2. 任务和工作:设定待办事项,待办日历||计划,会让你少很多压力。你不用随机去记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而只是专注于当前要做的事情。

17. Capture Devices

目的:确保你不会忘记重要的事情,帮助你清空大脑,专注于手头的工作。 Capture Devices可以是:笔记本+笔 || 手机应用程序等

18. 给所有东西规定放置的地方

不管这个东西是:项目,任务,实物,待办 混乱:由一些无处放置的东西不断堆放引起的

19~22. 简单的组织系统:项目、任务、活动

类型解释remark
项目用共同目标的许多个任务的集合,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一个项目可以帮你规划未来几周甚至几个月的生活完成项目而非任务,一个任务的牺牲如果可以换来整个项目的完成,ok,那就牺牲这项任务
任务
缺乏结构,需要通过项目来确定其重要性
多变,没有条理或者是大目标
任务分三个部分:
  • 总体待办事项:既不属于项目,也不属于活动
  • 周目标:每周分配
  • 日目标:每日分配
任何没有项目的任务都可以归入总的待办事项
活动只能在特定时间干的事情

23. 写出你的目标

好处:

  1. 让目标不被遗忘
  2. 给你动力去完成目标
  3. 可以让你有一些vogue的想法,并把它们变成具体的目标。

用纸写的好处: 更具体、更切实可行。

最终可以将自己完成的目标转到成功盒子里去~ 经常看自己的成功盒子,会让我有信心完成更多的目标。

24. 分支法

人无法提前设计一个完美的组织系统。人的生活在边,信息的种类和设定的目标也随之变化。 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随时适应新变化的系统。 经常review,在不对的地方,就要经常做出调整。

25对当下的我而言不重要,不写了:通信记录(邮件)的整理

26. 做你承诺过的事

  1. 即时记录你的待办,而不是让要做的行动存在你短期记忆里
  2. 把模糊不清的条目归入周&日目标中,给自己一定的时间去完成它。从而避免拖延。

27. Tidiness versus Organization

整齐不意味着有条理。 有条理:

  1. 把新的东西放在该放的地方,包括无形的东西(eg: 任务 & important information)
  2. 找到你需要的东西不能花费太长时间。花几小时找一个东西就是没有条理性的标志。

28阅读笔记也不写了,因为我觉得自己有更好的笔记系统

29. Digital Organization

这里面的一个重点是:定期清理不需要的文件。区分档案&常用文件。 清除不用的文件,否则文件夹会不受控的庞大起来。

保持活力

30. 晨礼

醒来后的30~60min内持续不断地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可以做的事情有:俯卧撑,跑步,或是去健身房,会比冲个澡更有效(虽然老村和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都推荐了这个方法,但我应该跟喜欢运动这个方案) 早上应该避免做的事情:过度的脑力活动。

31. 休一天假

经常过度劳累跟拖延有很大的关系。当你筋疲力尽的时候,你的身体就会把拖延当成一种防卫。 适当的时候, take a break,会让你重新恢复精力。

32. 日常运动

没有什么,能比运动带来的回报大,不幸的是,在忙碌的生活中,运动是绝大数人首先放弃的事。 时间有限的时候,花一个小时在体育馆或者室外跑步都会觉得很可笑,但是,偶尔不运动会变成几个月不运动,然后很快,你就完全不再运动了。 有限的是精力,不是时间。就算你工作了16个小时,如果你还有精力,完全可以更有效率一些。疲惫的时候用两个小时完成的任务,可以在清醒时候用40min完成。 运动可以增加你的精力,所以工作的时候更有效率。 增加运动的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晨跑。只需要在你的晨礼中增加20min的慢跑就好了。如果你早起20min,不会用掉你一天的任何时间,而得到的精力是值得的。

33讲的是少食多餐,少吃高血糖值的事物,多吃低血糖值的全谷食物。

34. 让你的时间头重脚轻

最先处理最难办、最花时间、最令人头疼的任务,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先解决最难的工作,从而让你的精力保持旺盛。 如果一开始就做最简单,最喜欢的,那那些不喜欢的工作就会被拖延下去。并且,你还没做最重要的事情,就已经筋疲力尽了。

35. 按周期工作

把任务处理看成是 短跑,而非 马拉松。 遵循原则: 冲刺,修复,恢复,冲刺

36. 关闭开环

开环:指一个没有明确停止点的任务。 如果你没有停止点,你就不会按照周期工作。拖延,过度疲劳,工作马虎都是开环所带来的后果。 给你的每一项任务都设定一个时间盒子。一个明确结束的时间点。

37. 多任务处理:第八宗罪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你把注意力投入到多个地方,你就会崩溃。 而专注于一个任务会让你的精力沉浸为“心流”。 无论任何时候,每天一定要给自己留出“独处”的时间。

38. 15分钟法则

在任何你想放弃的时候,再多做15min。 人的精力是上下波动的,难做的工作会榨干你的精力。通常,再坚持15分钟,你就会度过这个艰难的时期,恢复精神。 15min法则还会提升你的自律能力。自律就像是你的精力耗尽时候的后备燃料库。再坚持15min就能帮你对抗消沉。

39是说多喝水,喝水有用。(尤其是生病的时候,这个昨天在看战斗细胞第2,3集的时候也有说到,身体需要水分)

40. 动力再充电

挫折,停滞、批评都会影响我们进步的速度。 保持动力最好的方法:回顾你的目标。看看你的进步,阅读一下你当初设立这些目标的原因。重新回想起自己原本的目标能够对抗任何暂时的挫折。。 如果回想目标不能激励你,那说明你选择了错误的目标,无论是一开始就错了还是这些目标对你不再重要。

41. 保持敏锐

摒弃那些不能给你提供新想法的信息源,那些一直给你提供陈旧产品的报纸、网站和人都应该被替换掉。 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并观看那些给你想法的节目。 多进行脑力训练。

42. 工作/娱乐时间表

能量管理包含工作和休息的周期循环。这些循环能帮助你保持体能。 放任自流不会让你更有效率,而是会让你更加懒惰。 我们可以参照奥运会运动员,依靠休息/拉力循环来锻炼肌肉和自己的忍耐力。他们需要遵循严格的运动和复原时间表。 如果累了就休息,等有体能的时候再努力,那么奥运会运动员一定也拿不到金牌。

43. 平衡创造力

一件事干累了,就去换另外一件事去干,讲究的循序渐进。 不要在累的时候全部放弃不做,从自己的任务列表找一些使用不同“肌肉”的任务来做。

把事情完成

44. 完成项目,而不是完成任务

生产力不由你做了多少工作来衡量,而是看你真正完成了多少。你不用每天都忙忙碌碌,而应该把每一件具体的事都归入一个更大的框架或者蓝图中。否则,你只是在浪费时间,忙碌,却没有成效。 着眼于项目而不是任务,是避免该困境的一个方法。 完成一个大的项目往往要比完成一个20min的任务回报大的多。

45.设定最后期限

没有最后期限,计划就会变成恶魔来侵蚀你的时间,让你迟迟无法完成。 不好完成的任务往往做一半就丢在一边。

46.每周回顾

每7天,给自己90min的独立思考时间。 不放音乐,不看电视,不玩手机,不收发电子邮件。就只是单纯的自己。 每周回顾能确保你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而不仅仅是让自己忙碌。

  • 时间校对(截止日期)
  • 错误 & 弱点 => 改进 & 提升
  • 下周计划

47说的是避免硬时限。软时限:长期主义。从成长角度出发,自己设定的长期规划期限,而非外界给你的。

48.帕金森定律

工作会自动膨胀,直到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

基于价值来设定最后期限,会避免浪费时间。 在项目开始之前设定最后期限。

49.霍夫施塔特定律

即使将霍夫施塔特定律考虑在内,你在一件事上花费的时间总是要比想象的要多。

把最坏情况下所用的时间乘以2,就是你理想的截止时间。

50的主题说的是感激懒惰,就是感激有些事情我们没去做,最终是想要我们是始终去挑选最重要的事情做。

51.框架规划

  1. 过度规划只是拖延的一个借口。有一个粗略的计划要比在意每个细节要好的多。
  2. 过度规划往往都是错误的。最初的想法往往都不正确,需要修正。过度规划只是给你一个胸有成竹的感觉。 框架规划:只需要规划出在行动之前绝对必要的一些要素就可以。只需要做那些一旦开始就无法更改的准确决策。那些有多个选项的灵活决策就留到后面来做吧。

52.不要重新发明轮子

如果以一个任务为核心,你可能会忽略这些解决方法:

  1. 在已有的项目里寻找捷径,复用
  2. 预先做的解决方案:外包(只需要花很少的钱,就能换来别人几百小时的劳动) 或 移除一个特征(低价值的特征) 进而使我们省去一大部分工作

53.MVP-快速样品制作

项目样品制作:你的项目的第一个产品应该越简单越好。只需要一些必要的特征来展示你的想法。别在修改和展示上花时间。 从一个样品开始,把它慢慢变成大的成品。每一步,你都能更容易地纠正错误,也避免进入死胡同。

54.不要按照时间来获得报酬

而是根据自己完成的工作。

但他们可能没意识到,可能就为了多挣1h工资的心理,他们浪费了5h的工作时间。

做自主项目的时候,要把完成的工作作为焦点。按照自己的每日待办来做,事情做完了,就停下来。 如果做的快,剩下的时间就休息,如果做的慢,那就慢慢做。

55.被逼出来的生产效率

效率不是凭空来的。没有压力来逼迫你提高生产效率,很容易会浪费时间。文章里建议:

  1. 安排更多的工作。(大的周/日事项列表会逼得你生产效率蹭蹭往上提)
  2. 先休假,把自己的工作压缩到更短的时间内。 对我而言,这两种方法好像都不太适用。因为我本身生产效率就还行, 放更多的任务,在我完成任务的那一刻,就会觉得特别疲惫。接下来的时间我就会进行“善行相抵”陷阱,完全放飞自己。 而先休假,我会有种玩的玩不尽兴的感觉,就是总会不自觉的惦记自己要做还没做的事情。所以,很多时候,别人给出的观点,并非是全部适用于自己的,也要学会“因地制宜”。 (我发现还有一个现象是,我会去看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年龄和阅历是怎样的,是否有足够的数据来支撑起他的论点论据,Scott Young现在还在专注于个人成长领域,但是他当时写这本书的时候,是好像才毕业?这是我并不完全认同书中所提的论据的原因之一吧?我猜的,我也不知道,哈哈哈哈)

56.每日标记

富兰克林的检查清单:13个优点 作者提供的一些潜在的标记:

  1. 晨礼
  2. 自律
  3. 避免拖延
  4. 把时间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5. 朝着一个重要目标努力
  6. 工作不分心
  7. 完成每日工作
  8. 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紧急事情的前面。
  9. 运动。

57.制定一个出口策略

我特别喜欢这个观点:当你完成一个目标后,你之后会做什么?如果回答不了这个问题,那目标列表很容易就占用你一天的时间。 知道结束后该做什么,你才不会停滞不前。 我自己就是这样,因为做完以后不知道做什么,(因为下一项任务的时间还没到)就会去看乱七八糟的东西,结果陷入各种tantalising的事物~ 最后时间到了,也没办法抽离自己。 所以,对于我的碎片时间,我需要认真去制定。要管控住自己,不被诱惑迷惑。

让你的日常生活自动进行

58.注意:习惯的角色

生活里几乎没有什么是头脑有意识处理的,数据显示,人每秒会把将近11000个感觉输入大脑中,但大脑会有意识地处理其中的是40个,比例还不到1%。(忘记看过的哪本书里面提到,我们做出的决定,基本都是潜意识做出的,根本不是你有意识地做出的)。 所以,这时候,习惯就会提现出来。你习惯性去做XXX, 而你的习惯的累加,最后就是你完成的事的结果。 所以,当你觉得自己屈服于诱惑的时候,去观察,是哪个习惯被触发,是什么心理在作祟。

59.30天实验

  1. 专注于一个月内连续培养一个习惯。
  2. 如果你忘记了或者出错了,重新设定时间,回到开始的第一天。
  3. 到第30天的时候,你的行为会被自动调节,不再需要费脑力。这时候你就可以在继续,或者放弃中做选择了,但前提是,你要坚持30天。 来源于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但是,在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中提到,其实一个习惯的养成平均是要66天的。考虑到现在我们面临的各种诱惑和阻力,我其实觉得,这个时间可能还要更长一点。不过大家的观点都是一致的,就是你要持续性地坚持下去,一次只专注于改变一个习惯,如果中断,就重新开始。

第60条为区分日常工作和非日常工作。

61.触发物

信号+action 在福格行为模型how-to-learn中都有提到这个模式。 当你的习惯很难坚持下去的时候,你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信号,当信号发出时,立马做某件行为。重复足够多的次数,有助于我们养成习惯。 (书里面写的是信号+仪式。但看描述,我感觉更像是cue之后的action)

62.替换理论

奖励 习惯的力量

书中的一些观点

一些参考数据

其他

第一次阅读时间: 20XX 年 X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