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周
作者:Oliver Burkeman
思考
20240322 今天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突然有个念头蹦出来,我们这一生看起来都在不停地追逐着一个目的地,目的总是为了这个,为了那个,我们不断地去追求意义感,如果做一件事情没有世俗层面的 意义,就好像是在浪费时间生命一样。 突然不想再去追求所谓的意义感了,就想顺着自己的心,做自己想做的,不再去追求做别人眼中很厉害的人。 有些事情,如果别人不知道我做了,我还会去做吗?那些外显的东西都不在的时候,我真正还想去做的事情是什么? 还有一个观点,我真的很想送给那些,总是想安排,想指点我的人: 去过你自己觉得幸福快乐平静富足的生活,同时,不要把你的这套框架套在我身上。
而在现在的生活中,我们越来越没有耐心,对于延迟的容忍度也越来越低,比如在堵车的时候会觉得很烦躁,在搭乘地铁觉得前面的人很慢的时候心生不快,在一个网页加载慢的时候无法忍受…… 你走的越快,就越需要加速度,所以唯一的破解之法就是,停下来,承认做这件事情就是需要那么久的时间,快不了一点,你要接受这个观点,然后才能投入身心地去做这件事,无关乎时间。
如果你愿意忍受无知带来的不适感,解决方案往往就会出现。
20240325 个人的时间自由与团体的时间自由相比,我们可能会在团体的时间自由中,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不太清楚具体的原因,但很多调查研究就是这样表现的,我想,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的远。 就我自己而言,我其实很喜欢自己单打独斗的性格,我不是很喜欢和别人协作,因为在协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诸多不满,而且又不愿意去协调一些问题,会觉得是浪费时间,其实我也不太清楚具体应该怎么做才是更合适的,但也许,要尝试,更多地,去参与集体活动。 内在的性格为内在的性格,但是我是可以控制自己在行为上有所调整的。
20240326 今天终于读完了这本书,整体来说,是有启发到我的地方,比如我会在每天通勤的时候 观察周围急匆匆的人,在拥挤的人群中就算被挤到,被踩到,也没有之前那么生气。 因为更多层面会是表现在观察上面,而不是做出反应。 再比如,给自己建立了做手工的待办列表,虽然想做的东西是很多,但是,排出来以后,就会尽力去形成闭环,而不是每个东西都做成一个半成品。就像书里提到的一个观点一样,你需要坐在公交车上,直到终点。而不是耐不住性子,频繁地更换公交车。 接受自己的有限性,也接受这种有限性带给自己的不适感,就算是尽管直到如此,还是继续做下去的事,才是你自己真心想做的事。 生活中就是要有取舍的,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放弃追求自己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会让你放下很多重担。
你要学会说不 不仅仅是在你不喜欢的事情上。哪怕你喜欢,也要拒绝一些,你确实想做的事情
只要你在走,那不管往哪走,都是在往前走。
Action
- 整理自己手头想做而没做的事情,限制并行任务数。 backlog(可以无限多), ready(至多5个), in process(最多1个), block(不能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去尝试做一点,换来换去,最后什么也没做成)
- 对生活中每一项重要决定,你都需要自我审视:这个选择时会削弱我,还是让我变强大—— 詹姆斯霍利斯
- 策略性地表现不佳,提前计划好哪些方面你不需要做的很好。这样做地好处就是,你可以集中使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
选择有选择的生活
辨析对自己重要的事的3个方法
- 就像存钱一样,先把要用的时间(存储)剖出来用于做最重要的事。剩下,才是自己可以随意支配的。
- 严格限制自己手上的并行任务。因为当你手上做的事情感到枯燥时,你就会去换另外一个,换来换去的结果是什么都做不了。要么彻底放弃不做,才能开始新的任务,要么就必须把这件事情做完。(书里推荐的并行任务数是3,但从多年的工作经历来说,我觉得1是最好,2都嫌多。)
- 对你手上的那些次优先级的事物,敬而远之。我们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极力去避免做这些事情,因为这些目标没有重要到形成我们人生的核心,却有足够的诱惑力,让我们无法专心做最重要的那几件事。
如果你在各种职业之间跳来跳去,那么你一个也干不好。你得拒绝无数个想象中更好的选择所带来的巨大的诱惑。 很讽刺的是,当人们以一种不能走回头路的方式最终做出选择是,他们反而因此更觉快乐。
分心
如果你的注意力被一天天地夺走,放到你 从未想关注的事情上,那么,不管你多努力地去确保自己充分利用了时间,那也没有用。 “足足花40min看一个西瓜爆开,我们在拿自己的人生干嘛?”没有一个人在早上起来的时候想用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时间看一颗西瓜爆开。刚开始看的时候,他们也不一定觉得自己是有选择看或不看的自由的。
因为他们追求自己并不真正关心的政治生涯,举办自己并不特别享受的精美宴会,或者只是”将他们的身子晒在太阳底下“:这些人似乎并未意识到,屈从于这样的分心是在挥霍他们存在的本质。——《论生命之短暂》
把时间和注意力花在你人生中,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 要削弱分心的力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去期待事情有其他的情形。将越少的精力放在抵抗正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就越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实际发生的事上。 当面对一个困难的项目,或者一个枯燥的星期天下午,方法不是去追逐平静或者专心致志的感觉,而是承认不适感是必然的,并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自己的现实处境,而不是抱怨它。
有限性
承认作为人的有限性。我们无法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完全掌控。反而是,一旦你接受自己的有限性,那获得的奖赏,就是现实,不再如此具有约束感了。
无法控制的事
掌控感
不要去追求掌控感,去过【不介意会发生什么】的人生。不要去追求未来总是符合你的追求与期望。不要去期望,更注重活在当下。(个人感觉,作者想表达的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书中的一些建议
- 拥抱乏味,选择枯燥且用途单一的技术。专事专干。
- 寻找新意,更深入地体验日常生活。多留心,关注每个时刻,无论它有多么平凡,寻找新奇感不是去做完全不同地事情,而是更深入地投入现有地生活中,以双倍的强度来体验日常生活。冥想有助于实现这一点,随性散步也是一种办法。
- 保持好奇心,而不是选择担心,当一件事情发生时,选择好奇接下来发生什么,而是选择担心(希望接下来可以发生某件事,然后担心不发生的话该怎么办)
- 即时慷慨,即时释放你的善意。即使是临场发挥,也比永远都不发出称赞的信息要好。
- 静默无为,练习什么都不做。 “人所有的不快乐都源于一个事实,就是他不能安静地待在自己的房间里。” 如果你无法忍受不采取行动所带来的焦虑,就会为了满足自己的冲动而立刻行动,反而更可能错误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比如费尽心力地赶着做那些不需要立刻完成的工作。训练自己什么都不做主要是为了训练自己抵制冲动,不去控制周围的人和事,让事情呈现其原本的样子。
- 无为练习:无为 冥想——闹钟计时器,5min-10min。察觉,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