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deliberate practice

作者:Andres Ericsson & Robert Pool

最杰出的人,是在那些,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中花了最多时间的人。他们通过年复一年的刻意练习,在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改进,终于练就了他们杰出的能力。没有捷径可走。

思考

我的思考

20240520 一些你以为做不到的事,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做到的。大脑和身体的适应能力其实远比你自己想象地强。但是在练习的过程中,也要追求循序渐进,若是一上来就给自己一个完全看不到希望的目标,并且持续坚持下去的那,那没多久,你就会对这个目标产生厌恶感。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甜蜜区”。 20240523 书中的第四章是讲心理表征的,原文是:mental representations: describe the cognitive structures or schemas that individuals develops and organize and interpret information related to a particular skill or domain. 就是说,我们要不断地去训练我们的心理表征,不断地去调整,一个关键点是,我们要在练习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察觉,知道自己在哪错了特别重要。当你知道你错了,你就会调整,心理表征就会重新构建。就像一张网,越织越大,而在织网的过程中,你要不断的回顾,认识到不够好的地方,再进行调整。 所以我现在也明白,很多技能学习一开始让你去临摹,相当于就是要做到很像,而在做到很像的过程中,你要察觉出自己哪里做的不像?为什么不像?在不像的这个过程中,是什么技巧或者思路导致出现了不像~ 就像学画画,做手工,写作文一样~ 一味地重复其实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你在重复的过程中,要一次比一次好。 我也会开始思考,在最近的画画中,我开始追求速度上的提升,但前期也许不该这样,因为追求速度可能会让你忽略那些错误捕捉的时刻~ 虽然现在临摹一些简单的小动物好像没有太大的问题了,因为觉得习惯了,所以就不会去思考怎么画了,若只是一味地,为了完成一幅画作为目标,那我的技术,可能就永远只能停在当下了~ 要警醒。 在觉得枯燥的时候,就可以尝试换一种方式(比如找稍微难一点的,复杂一点的,多去训练一下结构上的能力),在你觉得做不下去的时候,那就把事务拆解开,分步骤,一步一步地看,你是卡在了哪一步,然后去解决最小的那个片,然后一片一片地连起来,就算一开始,你觉得你卡住了,无法做到,但是,最终你会发现,你做到了。 20240524 如何去获取反馈?很多时候,我都是自己在自学,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我如何去找到一些反馈? 比如画画,我画的哪里好?哪里不好?我做手工,我做的哪里好看,哪里不好看? 尽管是会有社交媒体,但是很少有人能系统地,体系化的持续对你的创作进行跟进以及提出指导建议。这也许是自学带来的最大弊病吧~ 那如何去校验呢?以前学编程的时候,去面试就知道自己哪欠缺,哪不对。但画画呢?做手工呢? 20240530 想起之前在哪里看到的一句话,我们学习知识,不是为了知道,而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改变。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想起,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认知觉醒》这本书。 刻意练习中同样提到了这个观点。以前听过的播客中,我发现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会有两种倾向,先思考,再做,再思考,而另一种模式是,先做,再思考,再做。一般来说,好像都都比较推崇第一种方案,先想清楚,再去做。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可能先做,发现有不对的地方再思考,再改进,再去做,这套流程反而会更高效。 这样其实也算是符合了刻意练习的一个流程,掌握技能,知识基础。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的错误与挫折,就相当于是一个即时反馈。要有反馈,才会有改进的方向和目标。 一味地重复知识,不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是不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的。我始终相信,不要指望重复同样的行为,却期望获得一个不同的结果。 20240603 今天读到保持动机的时候,又让我想起,在atomic habits中提到的,普通人和那些所谓的大师的差距在于,在面对枯燥无聊的事情时,普通人选择了放弃(这是大多数人都会做的选择),而大师们选择坚持下来。That's the difference~ 无论是哪种练习,在调查结果中都是显示,没有一个人是喜欢这种练习的,在面对其他的选择时,都会很心动,但有的人就放弃了,有的人就会坚持下来,这和你所在的环境,你对自己周围的事项、时间的把控都有关系。如果你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就能让你更容易坚持下去。 每天给自己留出至少1个小时的固定时间去练习同样也是一种方案~ 总之,我们知道枯燥,我们也要知道,所有人都面临着同样的枯燥感,你并非是一个人~ 而一旦你坚持下去了,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在每次自己想要放弃的时候,告诉自己,我有尽力吗?我有达成自己的最好时期的水平吗?如果没有,那就可以,再等等,再试试,再耐心一点。观察,观察,再观察。我们一定要知道,自己是被什么卡住了。只有知道自己的阻塞点,你才能,一点一点,一点一点地把它啃下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40604 我们看到那些杰出的人的成就,觉得那是一个我们难以抵达的高度,继而心生畏惧与崇拜,会觉得自己永远都到不了,但我们去忽略了,所有的成就都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到了那么地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我们和大师的差距,大概是我们总是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世界其实很公平,你付出什么,就收获什么。若对比从小就开始学习一项技能,与成年后再去学习一项技能,大脑中的脑灰质产生的量是会有所不同。 但只要你想,你就是总有办法做的到,而且是一定有办法。让突触产生更多的连接,你只需要开始练习,并且,找到正确的方法开始练习。 20240605 自证预言的危害:我们总是会去依赖外界给我们的反馈。就好比我曾经去写文章的时候,被同学指出写的内容太有理科生的风格,我就认为自己写不出文科生那种华丽的词藻。进而放弃了写作。 这里其实是有两个问题,首先,我写的内容,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的遣词造句,写作的本质是自我表达,如果只是为了写出华丽丽的的金句而去刻意营造所谓氛围感,本末倒置,也偏离了写作最质朴的初衷。这点在老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提到过。 其次,我们很依赖外界对我们的评价,其实外人远没有你自己了解你自己,只要你肯诚实地面对你自己,你就不会被别人所否定。我们一定要坚定地相信, 自己是可以达成,也是可以做到的,主要通过正确的练习方法。如果你现在还没做到,那只能说明你的练习还不够,方法还不够有效。 只要坚定的保有这个信念就好。始终相信自己,并且,诚实地面对自己。 20240606 相信,我们都有无限潜能!

Action

  • recall
    • 时间

前置科普

大脑中,虽然神经元的数量不会变,但每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会发生变化。 如果把大脑比作电脑,我们的学习和练习,就是在这台电脑中安装软件,让它有能力去做更多的事情,但是整体的表现会收到这个电脑的CPU之类的限制。 但基本上,大脑中神经元的链接特别少,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加强大脑神经元的链接,增加突触的强度和力量。使得大脑形成更有效地神经回路,从而提高我们的表现。

刻意练习怎么做

有目的地练习

  1. 有清晰的目标,特别明确。可衡量。
  2. 要保持专注,全身心地投入。
  3. 最好有即时反馈,否则你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即时反馈能让你在自己错误的时候及时调整。重复无脑的练习100遍,并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同样的时间,你让自己高质量完成3遍,也比无脑100遍更有效。
  4. 要脱离自己的舒适区,不能一直满足于当前的水平

瓶颈克服

  1. 试着做不同的事,而不是更难的事。不管是什么障碍,越过它最好的办法是从不同方向去找办法(通常教练或导师会比较有经验)。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障碍属于心理障碍。去尝试做一些“新的事物”。
  2. 攻克特定的弱点,不要总是换来换去,乱试一通,尝试找到出口。因为慢下来,去观察阻塞点,去看看,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前行与成长,然后专事专办,以特定的练习去解决特定的问题。这样会更高效,也是帮你跨过瓶颈的最佳方案。
  3. 确保动机充足:保持动机也许是每个投入到目的训练或者刻意练习中的人最终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强化继续前行的理由,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

    他们的研究报告显示,他们一点都不喜欢这种学习。没有一个人喜欢,包括那些最出色的拼写者。他们花那么多时间孤独地练习着拼写成千上万个单词,并不是为了好玩;如果换成做别的事,他们会高兴的多。相反,最成功的拼写者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尽管他们对这种学习感到厌倦,而且也受其他一些更好玩的活动的吸引,但依然能够保持投入。

    • 警惕“新年决心效应”(那些芭蕾舞演员,体操运动员,象棋大师证明了,人是可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下去的。我们和那些看起来“拥有强大意志力”的人其实并无差别)
    • 意志力不存在:现有的证据表明,意志力是一种完全依情况而定的属性。在某些行业和领域中,他们更容易逼一下自己,在另一些行业或领域,则很难逼自己。
    • 所有希望提高在某一行业或领域中的技能水平的人,应当每天花1个小时或更多的时间,专心练习那些需要全神贯注投入才能做好的事情。这是一条经验法则。
    • 弱化停下来的理由:留出固定的时间来练习,不受所有其他义务和分心的事情所干扰。最开始限制在1h以内,你会慢慢适应这种痛苦,让它趋于自然,因为大脑和身体的适应能力就是很强。
    • 强化继续下去的理由:你不再相信自己可以实现某个目标时,千万不要半途而废。和你自己达成一个协议,你将尽自己的努力,回归到之前的状态或者跨越停滞阶段,然后你再放弃。那个时候,也许你不会放弃了。
      • 社会型动机
        • 团体的互相鼓舞
        • 社会的认可与赞扬
        • ……
      • 精心设计目标:将漫长的旅程分解成一系列可控的目标,并且每次只关注它们中的一个,甚至可以在每次达到一个目标时,给自己小小的奖励。

心理表征的创建

又见森林 通过大量的练习,去创建心里表征,其中chunks的形式很重要。有意义的记忆,会比单纯无意义的记忆更有效。

有目的地练习:走出你的舒适区,以专注的方式制定明确的目标,为目标制定一个计划,并且想出监测你进步的方法。还要想办法保持你的动机。

行业基线

对于一些行业领域,他是有一套标准的流程的,比如钢琴,芭蕾,象棋,很好界定出,你做的好与不好,做的对与不对。但是对于其他的一些领域,比如绘画,手工,这些领域,就没有那么明确的基线。 当我们所做的练习,有行业中的基线,刻意练习可以实行,那就应该使用刻意练习,如果不是,就要尽最大的可能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

  1. 首先辨别出杰出人物(理想的情况是找到客观的、可复制的测量指标,以便前后一致地从普通从业者之中挑选出最优异的从业者)
  2. 推测是什么使他们变得如此杰出
  3. 接着提出训练方法
  4. 这些方法使你也能像他们那样表现卓越: 1W小时定论正确的点在于,你是真的得付出很多很多的努力,才能达成一个理想的高度,需要注意的点在于,你训练的这“一万个小时”,重点在于“刻意练习”,而非仅仅只是练习。

3F原则

  • Focus
  • Feedback
  • Fix it

专注很重要,练习很枯燥。这是必然的。如果你在练习的过程中觉得很轻松,很愉快,那大概率,你没有在进行刻意练习。 而在练习的过程中保持专注,要100%地投入进去。你可以压缩练习的时间,但是必须要追求100%的投入,否则更长的时间,70%的投入,效果是差很远的。 需求反馈很重要。这是为了去建立一个正确的心理表征,不断地去重复,你会自己自己哪里错了,哪里没做好。有反馈,你才能去刻意改正。 在刻意练习的时候,有了反馈,就要根据反馈去调整,修正。不要只是一味地去做简单的重复。

书中的一些观点

  • 遗传基因与deliberate practice之间存在着很复杂的关系。就比如,我们能否去专注,去勤奋,是会收到基因影响的,但通过大量的练习,我们是可以去改变这个基因的开关的~(好神奇)
  • 所谓天才的天赋,很多人,通过后天的,大量的,刻意练习,也是可以达成的。
  • 为了提升技能的【重要的,大多数】的因素恰好也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且并非那么有趣的因素。

一些参考数据

  • 一个人遇到的挑战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大脑中的变化也就越大。研究表明 ,人在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时,如果能够触发大脑结构的变化,那么,这种学习比起只是继续练习已学会的某项技能时的学习要高效地多。
  • 在过长的时间内过分地逼迫自己,可能导致倦怠和学习低效。大脑和身体一样,对于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并不太远的“甜蜜区”上的挑战,改变最为迅速。
  • 长期的训练,使大脑中与那种特定技能相关的部位发生了改变。
  • 一些很难的事情需要人们进行大量的艰苦训练,这种训练的量其实往往比人们愿意付出的要大得多。但人类的身体其实是有能力来响应这些训练的,做不到,是因为他们满足于舒适区没有走出来。
  • 自证预言: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并最终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评价。

其他

第一次阅读时间: 2024 年 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