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1000 个铁粉

打造个人品牌的底层逻辑

作者:伍越歌

思考

我的思考

在做知识IP的时候,确实遇到很多场景,就如同书里面所说,我更多的,是想着,在内容结构上,如何去吸引涨粉,而不是去考虑,自己的人物是否真实,鲜活。 在作品中,我对其他的人,其实定位也并不清晰,我对自己的受众规划,也不明确。这是我现在遇到的问题,也是我一直懒于思考的问题。 而带来的结果就是,创作瓶颈。以及,在自己很拧巴地做自己的时候,付出了很多,过程中很痛苦,因为我所表达的我,并非是真实的我,而是一个假象。 生活地拧巴,是我对自己的评价。我想说的是,在一起开始前,我想要,先找到,真实的自己。 打破所有的限制,就是我开始突破的第一步。 我会有很多身份,我想要去做很多尝试,在不同的身份中,去探寻,直到找到自己真正喜爱的,热爱的。那一刻,就是光,照亮我的时刻。

Action

书中的一些观点

创业的第一步在于,你想为这个社会解决什么问题,而不在于你会什么,有哪方面的能力。当你心怀他人时,你自然就不会有所保留,你的个人价值就会得到相应的体现。

所有努力的意义,不过是让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任何艺术家、作家、老师、创作者、手艺人等专业工作者,只要拥有 1000 个铁杆粉丝,就基本可以衣食无忧。——凯文凯利·1000 个铁杆粉丝理论。

作家玛雅·安吉罗所言:“人们会忘记你说过的话,也会忘记你做过的事,但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你带给他们的感受。”

辨识度

公开表达

那些对生活有向往,对事业有激情,对他人有热情的人往往更乐于,且勇于公开表达。反之,那些生活平淡乏味,安于现状的人,更习惯于把自己包裹起来不愿被人看到。

分享欲:

  1. 可以是利他的:分享干货与方法论,帮助某人解决某问题。
  2. 可以是利己的:分享自己的生活、情绪、喜好、荣誉,以此获得他人的点赞和反馈,进而滋养自己。

无论是利他还是利己,总之这个人的内心世界里一定要有一股对明天充满期待与渴望的力量,抑或想要通过自身去影响、帮助他人的力量。表达欲望越强烈,就越有可能被更多人看见,与外界建立桥梁,逐渐影响他人心智,形成个人 IP,最终收获属于自己的铁杆粉丝。

打造个人品牌的目的从来不是成名,吸粉,搞钱,而是借助互联网媒介去呈现一个有点才能,有点意思的自己,去影响,帮助他人,让他们变得更好。你的目的越纯正,你的个人品牌之路就会走的越轻松,拥有更多铁粉的概率也相对越大。

个人定位

  1. 热爱: 虽千万人吾往矣。 你在做这件事时,会不厌其烦,精益求精,即使困难重重,你仍不愿放弃。 a. 做什么事,我会由衷地感到开心,乃至欲罢不能? b. 迄今为止,我有过哪些难忘的、特别的、令自己骄傲的事件或经历。 c. 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吗?我的理想是什么?

  2. 擅长:关键事件拆解法 a. 找出在生活中或工作中干的最漂亮的事 b. 进行能力维度的拆解。 c. 得出权重更大的核心能力项。

  3. 需求 a. 你是否有种子用户? b. 你的竞争对手多不多?头部对手目前发展地如何 c. 该领域的市场规模及增速大概是多少?

    a. 我们想要影响,赋能的用户是谁? b. 这样的人多不多? c. 他们正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c. 我们可以让他们获得什么?

如果三者的交集很难取,那就只取两个:热爱 + 需求 || 擅长 + 需求。 先动起来,事物是充满变数的。

没有态度就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用户就很难通过作品认识、连接你这个人。

在面对冲突或诱惑时,能坚守自己的原则与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说自己信奉的真话,做自己做得到的实事。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个性。 在创作时,这种态度与个性也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独特观点。

呈现形式

形式本身的无所谓,关键在于:给形式注入灵魂——植入你的思想、价值观,而不是只关注形式本身。否则就很容易被对手复制、模仿。

一个误区: 想讲的东西太多,1分钟远远不够。 这导致他们总是从头到尾、一板一眼地讲起,既啰唆又无趣,既高深莫测又全是重点,往往背景还没介绍完,用户早就跑光了。

价值

价值感并不等于价值,价值感是:让用户觉得你有价值。或者,你能给我带来价值。 价值感的塑造:

  1. 制造价值。
    • 在你过往的关键事件中,挖掘出核心亮点,盯住其中 1~2 个,进行标签化,得到的结果就是你价值定位的锚点。
  2. 建立信任状
    • 名人背书、荣誉事件、优秀案例、媒体站台、出书、用户见证等。
  3. 反复曝光
    • 就好比打广告,苹果,可口可乐,每年都会在各大媒体投放广告,目的就是告诉用户,我来了,我还在。对于个体来说,我们必须做到,持续输出,在每个人面前不厌其烦地介绍你是谁,你会做什么,你有何不同,你可以帮助哪类用户解决什么问题。持续地讲述你的故事,让用户一提到某个标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这样一来,差异化定位就算成功。

打造个人品牌并不是要你讨好、改变所有人,而是要吸引,链接同频的人。你越真,越强,主动找你的同路人就会越多。

专业度

作品标准

  1. 你的作品,内容,有没有植入你的价值观?
  2. 你的价值观能否全是你最真实的想法?
  3. 你真实的想法是否给你的用户带来了正向的价值?

真实的价值观建设首先要听从内心,其次要立场鲜明,最后要有真知灼见。

60% - 30% - 10%

4个核心

  1. 说观点,说人们已经同意的观点,帮助他们发声,而不是说自己擅长的。
  2. 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3. 与其日更,不如花更多的时间去制定选题,避免无效创作。 花更多时间去打磨一条内容,才有更多出圈的可能性。 有热点,合人设,高价值(说知识)。
  4. 激活即时情绪: 幽默,愤怒,温暖。(晒过程) 作品不能干瘪,生硬。

选题

话题自带流量 + 戳中痛点 代替用户发声 = 自动传播,生成爆款 通过正面引领让更多人变得更好,而不是让更多人为你疯狂。

爆款战略的根本要素之一就是选题。 好的选题需要同时满足3个因素:

  1. 有热点 热点又可以被分解为短期热点和长期热点。 短期热点:“今日热榜”“百度指数”“微博热搜”都可以给你答案。 长期热点: 参考马斯洛需求层次,几乎每个层次的核心需求都是长盛不衰的热点话题。
  2. 合人设 选题一定要符合你的IP定位。 是不是完全不能讲与自己定位不相关的话题呢?并不是。 但我们需要将这类话题与自己擅长的知识有机结合。 按理说,万物可以互联,内容也是。但前提是,你能从万物中找到适合你自己领域的切入口。
  3. 高价值 好的选题,一定带有某个解决方案,要么给人解忧,要么给人解惑。 如果只是满足你的个人私欲,宣泄你的个人情绪,那么,这样的选题不如不做。 那些被无数人点赞、转发的内容,一定是实实在在地给目标用户提供了高价值的内容

真正的爆款内容一定是带有情绪的,就像一个真实的人,应该有喜怒哀乐。一个人准确传达他的喜怒哀乐时,他的作品也就有了感染力,对方就能接收到他想表达的内涵。 我保持着每天刷50个短视频、看不少于10篇文章的习惯,那些能抓住我的注意力、看完让我感觉很爽(很痛)的内容,每每重温,都会明显感受到自己当下的情绪被作者带动了。

人一般会天然地被3种情绪触动,分别是幽默、愤怒、温暖,因此,人们更容易被传递这些情绪的内容点燃。

先从容易、简单的事情开始做。如果直接给一个小学生出一道微积分题,那他很有可能被吓跑。 在内容输出上也是如此,不要急功近利、渴望直接制造一个超级爆品,要先从自己最想表达也最擅长表达、大多数用户也需要的内容开始。 当你对自己的内容有底气时,用户给你的反馈自然不会差。

表达方法

有逻辑,有观点,有真情

金字塔表达法

  1. 先说结论,再说原因。
  2. 先说结果,再说过程。
  3. 先说全局,再说细节。

悬疑前置法

  1. 抓手-钩子-提出问题 你要提一个什么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这里有3个问题方向供你参考,分别是: 目标用户关心的、热门的、与众不同的。问对了问题,后边才有戏。 给出的答案要让目标用户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展开说明时,应坚持说人话、讲故事、有闭环。总结升华最好有金句和总结。
  2. 给出答案
  3. 展开说明
  4. 总结升华

情景表达法

情景表达法 植入情景 展开情景 总结升华

最重要的都是说人话、讲故事,成体系、做总结。 在有效的时间内,抢夺用户注意力,并使他们愿意听下去。

为什么一个人会不由自主地代入故事中?为什么人那么喜欢听故事呢? 因为讲道理都是证明“我是对的”,而讲故事是帮助他人看到可能性。 前者是冰冷的数据与逻辑;后者则充满了温度,能让他人感同身受。 比起堆积如山的数据,人们更容易接受故事。

逆袭法

起点低 过程苦 结果好

靶心人公式

源于很会讲故事的许荣哲老师。由于这个公式实在太强大,我索性把它定义为万能故事法。 所有人都可以拿它来讲故事,所有人都可以用它学会讲好一个故事。该方法具体分为7个步骤: 这一完整路径,还可以任意调取这7个关键要素,把它们像积木一样进行排列组合,同样可以讲出完美动人的好故事。

目标→阻碍→努力→结果→意外→转折→结局

关于坚持

我的学员中,许多人在做视频号、公众号等自媒体,一开始大多数人兴致高昂,每天定时、定点地输出内容。然而一个月后,日更变成了周更;三个月后,周更变成了季更;一年后,还在持续输出的人所剩无几。为什么许多人会出现无话可讲的情况呢?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打造出一套成熟的内容生产机制。这就好比如果一个人只知道花钱,即使家财万贯,也会坐吃山空。

所以要积累自己的素材库。 很多人之所以江郎才尽,本质上是因为他们停止了主动思考与学习。 很重要的一点是,先从容易、简单的事情开始做。 如果直接给一个小学生出一道微积分题,那他很有可能被吓跑。 在内容输出上也是如此,不要急功近利、渴望直接制造一个超级爆品,要先从自己最想表达也最擅长表达、大多数用户也需要的内容开始。 当你对自己的内容有底气时,用户给你的反馈自然不会差。

持续输出=持续+输出=成就感+内容库

心态调节

当一个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到了一定程度时,几乎不可避免地会遭到某些人的蓄意攻击,如诽谤、嫉妒、打压、轻视、陷害等。 这就叫“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真诚,永远是必杀技

精力管理

打造个人品牌,持续公开表达,持续公开输出内容,你一个人是搞不定的。 就拿拍一条短视频来讲,完整的生产链条包括选题、文案撰写、拍摄、剪辑、运营、维护等一系列工作。 这会占据你非常多的时间,你的主业一定会大大受到影响,再说,你就算拼死拼活去干了,又怎么比得过那些团队作战的机构与平台呢? 所以,当你真正想要做好个人品牌,或者说当你的个人品牌影响力已经到了一定程度时,你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花钱买别人的时间,组建团队,集体作战。

连接度

用户思维

让用户听得懂

  1. 少自以为是,多换位思考。 有个方法是,在写东西的时候,前面放一个娃娃,甚至称呼从大家好,变成你好。让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个体,而不是模糊的群体。
  2. 让用户有成就感。 大家在意的并不是,这位【老师】有多厉害,而是【Ta】能让我多厉害。

铁杆粉丝

  1. 收过费 你想要一个普通用户成为你的铁杆粉丝,你也必须向他收过费。 他们离开的你的原因:

    1. 你一直不要我的钱,我不好意思经常麻烦你

    2. 你都不敢收费,估计水平也一般

    3. 恰巧被其他人收了费,我不得不转身离开。

      费用的高低根本不是障碍。对方付出的越多,就越会认真对待,对方越认真对待,结果往往不会太差。
      收费是一个很好的筛选工具。筛出愿意与你深度链接的人。

  2. 成过事 你帮助过目标用户拿到了他想要的结果,解决了他的问题,让他变得更好。 解决用户刚需: 既重要,又紧急的那项需求 对于创作者、打造个人品牌的人来说,用户之所以关注你,毫无条件地支持你,绝对不是因为你秀色可餐,更不是因为你便宜,而是因为你解决了他们实实在在的刚需问题。

    1. 一对一咨询
    2. 对练式辅导
    3. 主动链接
  3. 交过心 用户,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你的数据指标。记住他们,并且,真心地,把他们当成你的朋友。

筛选用户

  1. 有影响力
  2. 能成事
  3. 有购买力
  4. 品行正

筛选,做减法:选定方向,从某一个口径切入,然后全力以赴。我们要耐住寂寞,去做难而正确的事。 与其每天让自己涨点粉,做点短期变现,不如集中精力打造一个标杆案例。

服务变现常见的模式有,做社群、顾问、咨询、私人教练等。它最考验一个人的是你与他人连接的能力。我在前文也着重提到过,连接比拥有重要1万倍。

作为知识IP,推出某款知识产品时,想要卖得更贵,我们同样可以从满足用户心理的角度切入。比较常用的方式有4种。 第一,设置门槛。采取面试、笔试等方式筛选学员。这样,被录取的学员就会觉得自己十分优秀,也愿意支付更高的学费。 第二,联名认证。比如,完成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的学员可以获得某权威机构的权威证书。这会让用户觉得自己很厉害,物超所值,更有意愿去公开发朋友圈,间接地帮你宣传。当然,前提是权威机构愿意跟你联名办学。 第三,限量限额。想必你经常看到市面上一些产品在销售时会限额,并提示用户若错过了还需再等多久;买某某产品时,提前下单的消费者可以享受早鸟价,这会让买到的人感觉自己很幸运,让他愿意为自己的好运支付报酬。 第四,稀缺服务。比如,珍藏版的书就可以比普通书卖得更贵,一对一私教就可以比一对多的集训卖得更贵,等等。用户一旦认可你,他就愿意花更多的钱来买常人没有的服务。

卖得更贵从来不是目的,提升用户对我们的认知才是

弱关系

让我们的人生之路发生重大转折的,往往是弱关系,而不是强关系。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熟人掌握的信息、资源,具备的能力,视野几乎相差无几,而弱关系之所以厉害,是因为它能打破信息壁垒,传播新信息。

打造个人品牌不是为了获取亲朋好友的夸赞,而是吸引远方的目光。 太熟悉,就会没有新鲜感,没有新鲜感,便会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也就没有支持的热情。

提升弱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1. 请他人帮一个忙 刻意制造机会让那个人给你提供帮助。
  2. 帮他人一个忙 出卖时间,提供服务等。
  3. 让自己值得被帮助 想要得到某样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让自己配得上它。——查理·芒格

做自己的贵人,才能遇见贵人

  1. 做一个乐观的人(爱笑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
  2. 做一个乐于公开分享的人(一个人的思想,才华,只有通过公开分享才能被看见)
  3. 做一个不断精进的人(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4. 做一个对他人有用的人(一个人的价值来自他帮助多少人解决了多少问题)
  5. 做一个爱自己的人(爱自己,才会被人爱)

用户留存

有效表达

价值度

打造标杆案例: 让那些有影响力的人成为你的粉丝,读者,成为你的学员,用户,让他们给你背书。

人在打造个人品牌前期是非常寂寞的,也必须耐得住寂寞。我们得安安静静,扎扎实实地耐心修炼自己、打磨产品。

变现方式

  1. 机会变现——参加讲座之类的
  2. 产品变现——自己的产品
  3. 服务变现——咨询(心理、职业),课程等
  4. 广告变现——人格,符合人设

获利的3种模式

  1. 用时间获利 付出自己的劳动,换取金钱。但从持续性地迭代来说,要想办法增加自己的睡后收入,就好比录制可能,卖给很多人,写书,收版权费等。个人能力、平台、个人品牌力。
  2. 用钱获利 常见的会有投资等。但是建议年轻人不要去尝试,因为本来就没有多少本金,在上面花费很多时间成本,最后转到的钱反而不会对你有什么跃迁性的影响。 巴菲特个人99.8%的钱都是在他50岁之后才赚到的。尽管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简单,但是大家都不愿意去复制。“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巴菲特 把钱花在让自己成长的东西上,而不是一些身外之物。因为随着时间的增长,你花在成长上的钱会让你越来越有价值,而你买的那些物品,最后其实什么都不会留下。
  3. 让他人获利 用钱买时间。当你做一件事时,时间成本远远高于你的收入成本时,你就可以用收入成本去解决时间成本。这一点,也适用于,你自己真的会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如果节约出来的时间你是去玩,那就不要指望用钱换时间这种方案。

用户筛选

  1. 价格筛选
  2. 能力筛选
  3. 意愿筛选
  4. 信任筛选

高质量社群: 价值+价值观 社群的基调一定得是陪伴,互助。兴趣一致 目标一致 群体一致

定价

个人IP的产品定价公式应该是: 成本+期望的利润空间+供需关系+ 用户认知 。权重最大的应该是用户认知。 因为很多时候你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产品本身,还取决于使用它的人是谁。受众的支付能力直接影响你的价格体系。 一定要多跟你的粉丝连接,而不是停留在线上的热闹。你只有深度地走近他们,才能更清晰地看到他们的成长速度与轨迹,进而更好地陪伴他们、帮助他们。 粉丝与IP之间一定是一个共同成长体。哪一方成长慢,哪一方就会失去另一方。

不要为了销售额好看而低价销售,不要为了能成交而低价销售,不要为了与对手竞争而低价销售。 当然,也不要为了贵而贵,不要因为贪财而贵,不要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而贵。

产品体系

一个成熟的IP至少要有3类产品,即引流型产品、利润型产品和溢价型产品。 利润型产品与引流型产品的主题及内容的关联性要强。不能说引流型产品是A,结果利润型产品变成了B。 引流型产品给IP扩充流量,建立信任;利润型产品让IP秀出肌肉,为个人品牌筛选铁杆粉丝,持续盈利; 溢价型产品给IP拔高势能,打造标杆案例。这样的产品体系不仅可以让IP背后的人赚到更多钱、更好地赚钱,更能提升一个IP在用户心智中的含金量。 在这个时代,不缺买得起好产品的用户,缺的是制造好产品的人,做好产品的人才是真的贵。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做自己、做别人的贵人。

长期主义

并不是坚持地够久,就能被称为长期主义。可以理解为:如果方向错了,你坚持下去,只会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件事情,并不是你坚持的时间久,就一定会成功,只不过那些取得成功的人,刚好都付出了极高的时间成本。 (这让我想到一个观点,我们总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优秀的人有两种尤为显著的能力:自我革新(勇于打破成见,乐于创新)的能力和守住初心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选择,去做正确的事。并且要懂得拒绝诱惑。

你得知道,自己的初心是什么,如果你是抱着,涨粉,赚钱的心态去的,那你做不起来,是正常的。

如果你当下做的这件事情不能为你的未来加分、铺路,那么,你就不要去做。 ——”看似抄了近路,最后却走了弯路“。

对自己耐心点,真正的高手,长期主义者都是无限游戏的玩家,而不是有限游戏的参与者。

有限游戏:目的是让游戏结束。胜负一出,游戏即止。 无线游戏:目的是让游戏继续。

持续地,创造好的产品,用心地,爱你的用户。

一些参考数据.

  • 4°铁粉模型: 辨识度,专业度,连接度,价值度。
  • 视网膜效应: 也叫孕妇效应。它指的是,当你怀孕挺着一个大肚子时,你会发现街上、地铁里、商场里到处都有孕妇,而你此前并没有这种感觉。也就是说,当我们自己拥有一件东西或具备某一特征时,就会比平常人更注意别人具备的和我们一样的特征。
  • 在我个人一年的收入中,私人教练、顾问的收入占比高达70%。也就是说,我日常讲课、写书、拍短视频所产生的收入只占我个人收入的30%。前者是服务变现,后者是产品变现。服务变现是最能让你获得品牌溢价、最容易出实质性成果的方式。

  • 凡勃伦效应: 指的是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理呢?这是因为,用户获取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一种社会心理上的满足——满足其虚荣心与尊贵感。就好比电影首映。 同样的苹果,你分两批摆放,标上高低不同的两种价格,高出1元的苹果,大概率会卖得更好。此处只是举个例子,并非鼓励你利用顾客心理。这是为什么呢?在消费升级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信奉一句老话:便宜没好货。

其他

第一次阅读时间: 2024 年 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