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 个铁粉
打造个人品牌的底层逻辑
作者:伍越歌
思考
在做知识IP的时候,确实遇到很多场景,就如同书里面所说,我更多的,是想着,在内容结构上,如何去吸引涨粉,而不是去考虑,自己的人物是否真实,鲜活。 在作品中,我对其他的人,其实定位也并不清晰,我对自己的受众规划,也不明确。这是我现在遇到的问题,也是我一直懒于思考的问题。 而带来的结果就是,创作瓶颈。以及,在自己很拧巴地做自己的时候,付出了很多,过程中很痛苦,因为我所表达的我,并非是真实的我,而是一个假象。 生活地拧巴,是我对自己的评价。我想说的是,在一起开始前,我想要,先找到,真实的自己。 打破所有的限制,就是我开始突破的第一步。 我会有很多身份,我想要去做很多尝试,在不同的身份中,去探寻,直到找到自己真正喜爱的,热爱的。那一刻,就是光,照亮我的时刻。
Action
书中的一些观点
创业的第一步在于,你想为这个社会解决什么问题,而不在于你会什么,有哪方面的能力。当你心怀他人时,你自然就不会有所保留,你的个人价值就会得到相应的体现。
所有努力的意义,不过是让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任何艺术家、作家、老师、创作者、手艺人等专业工作者,只要拥有 1000 个铁杆粉丝,就基本可以衣食无忧。——凯文凯利·1000 个铁杆粉丝理论。
作家玛雅·安吉罗所言:“人们会忘记你说过的话,也会忘记你做过的事,但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你带给他们的感受。”
辨识度
公开表达
那些对生活有向往,对事业有激情,对他人有热情的人往往更乐于,且勇于公开表达。反之,那些生活平淡乏味,安于现状的人,更习惯于把自己包裹起来不愿被人看到。
分享欲:
- 可以是利他的:分享干货与方法论,帮助某人解决某问题。
- 可以是利己的:分享自己的生活、情绪、喜好、荣誉,以此获得他人的点赞和反馈,进而滋养自己。
无论是利他还是利己,总之这个人的内心世界里一定要有一股对明天充满期待与渴望的力量,抑或想要通过自身去影响、帮助他人的力量。表达欲望越强烈,就越有可能被更多人看见,与外界建立桥梁,逐渐影响他人心智,形成个人 IP,最终收获属于自己的铁杆粉丝。
打造个人品牌的目的从来不是成名,吸粉,搞钱,而是借助互联网媒介去呈现一个有点才能,有点意思的自己,去影响,帮助他人,让他们变得更好。你的目的越纯正,你的个人品牌之路就会走的越轻松,拥有更多铁粉的概率也相对越大。
个人定位
-
热爱: 虽千万人吾往矣。 你在做这件事时,会不厌其烦,精益求精,即使困难重重,你仍不愿放弃。 a. 做什么事,我会由衷地感到开心,乃至欲罢不能? b. 迄今为止,我有过哪些难忘的、特别的、令自己骄傲的事件或经历。 c. 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吗?我的理想是什么?
-
擅长:关键事件拆解法 a. 找出在生活中或工作中干的最漂亮的事 b. 进行能力维度的拆解。 c. 得出权重更大的核心能力项。
-
需求 a. 你是否有种子用户? b. 你的竞争对手多不多?头部对手目前发展地如何 c. 该领域的市场规模及增速大概是多少?
a. 我们想要影响,赋能的用户是谁? b. 这样的人多不多? c. 他们正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c. 我们可以让他们获得什么?
如果三者的交集很难取,那就只取两个:热爱 + 需求 || 擅长 + 需求。 先动起来,事物是充满变数的。
没有态度就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用户就很难通过作品认识、连接你这个人。
在面对冲突或诱惑时,能坚守自己的原则与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说自己信奉的真话,做自己做得到的实事。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个性。 在创作时,这种态度与个性也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独特观点。
呈现形式
形式本身的无所谓,关键在于:给形式注入灵魂——植入你的思想、价值观,而不是只关注形式本身。否则就很容易被对手复制、模仿。
一个误区: 想讲的东西太多,1分钟远远不够。 这导致他们总是从头到尾、一板一眼地讲起,既啰唆又无趣,既高深莫测又全是重点,往往背景还没介绍完,用户早就跑光了。
价值感
价值感并不等于价值,价值感是:让用户觉得你有价值。或者,你能给我带来价值。 价值感的塑造:
- 制造价值。
- 在你过往的关键事件中,挖掘出核心亮点,盯住其中 1~2 个,进行标签化,得到的结果就是你价值定位的锚点。
- 建立信任状
- 名人背书、荣誉事件、优秀案例、媒体站台、出书、用户见证等。
- 反复曝光
- 就好比打广告,苹果,可口可乐,每年都会在各大媒体投放广告,目的就是告诉用户,我来了,我还在。对于个体来说,我们必须做到,持续输出,在每个人面前不厌其烦地介绍你是谁,你会做什么,你有何不同,你可以帮助哪类用户解决什么问题。持续地讲述你的故事,让用户一提到某个标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这样一来,差异化定位就算成功。
打造个人品牌并不是要你讨好、改变所有人,而是要吸引,链接同频的人。你越真, 越强,主动找你的同路人就会越多。
专业度
作品标准
- 你的作品,内容,有没有植入你的价值观?
- 你的价值观能否全是你最真实的想法?
- 你真实的想法是否给你的用户带来了正向的价值?
真实的价值观建设首先要听从内心,其次要立场鲜明,最后要有真知灼见。
60% - 30% - 10%
4个核心
- 说观点,说人们已经同意的观点,帮助他们发声,而不是说自己擅长的。
- 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 与其日更,不如花更多的时间去制定选题,避免无效创作。 花更多时间去打磨一条内容,才有更多出圈的可能性。 有热点,合人设,高价值(说知识)。
- 激活即时情绪: 幽默,愤怒,温暖。(晒过程) 作品不能干瘪,生硬。
选题
话题自带流量 + 戳中痛点 代替用户发声 = 自动传播,生成爆款 通过正面引领让更多人变得更好,而不是让更多人为你疯狂。
爆款战略的根本要素之一就是选题。 好的选题需要同时满足3个因素:
- 有热点 热点又可以被分解为短期热点和长期热点。 短期热点:“今日热榜”“百度指数”“微博热搜”都可以给你答案。 长期热点: 参考马斯洛需求层次,几乎每个层次的核心需求 都是长盛不衰的热点话题。
- 合人设 选题一定要符合你的IP定位。 是不是完全不能讲与自己定位不相关的话题呢?并不是。 但我们需要将这类话题与自己擅长的知识有机结合。 按理说,万物可以互联,内容也是。但前提是,你能从万物中找到适合你自己领域的切入口。
- 高价值 好的选题,一定带有某个解决方案,要么给人解忧,要么给人解惑。 如果只是满足你的个人私欲,宣泄你的个人情绪,那么,这样的选题不如不做。 那些被无数人点赞、转发的内容,一定是实实在在地给目标用户提供了高价值的内容
真正的爆款内容一定是带有情绪的,就像一个真实的人,应该有喜怒哀乐。一个人准确传达他的喜怒哀乐时,他的作品也就有了感染力,对方就能接收到他想表达的内涵。 我保持着每天刷50个短视频、看不少于10篇文章的习惯,那些能抓住我的注意力、看完让我感觉很爽(很痛)的内容,每每重温,都会明显感受到自己当下的情绪被作者带动了。
人一般会天然地被3种情绪触动,分别是幽默、愤怒、温暖,因此,人们更容易被传递这些情绪的内容点燃。
先从容易、简单的事情开始做。如果直接给一个小学生出一道微积分题,那他很有可能被吓跑。 在内容输出上也是如此,不要急功近利、渴望直接制造一个超级爆品,要先从自己最想表达也最擅长表达、大多数用户也需要的内容开始。 当你对自己的内容有底气时,用户给你的反馈自然不会差。
表达方法
有逻辑,有观点,有真情
金字塔表达法
- 先说结论,再说原因。
- 先说结果,再说过程。
- 先说全局,再说细节。
悬疑前置法
- 抓手-钩子-提出问题 你要提一个什么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这里有3个问题方向供你参考,分别是: 目标用户关心的、热门的、与众不同的。问对了问题,后边才有戏。 给出的答案要让目标用户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展开说明时,应坚持说人话、讲故事、有闭环。总结升华最好有金句和总结。
- 给出答案
- 展开说明
- 总结升华
情景表达法
情景表达法 植入情景 展开情景 总结升华
最重要的都是说人话、讲故事,成体系、做总结。 在有效的时间内,抢夺用户注意力,并使他们愿意听下去。
为什么一个人会不由自主地代入故事中?为什么人那么喜欢听故事呢? 因为讲道理都是证明“我是对的”,而讲故事是帮助他人看到可能性。 前者是冰冷的数据与逻辑;后者则充满了温度,能让他人感同身受。 比起堆积如山的数据,人们更容易接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