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reference

  • 每天不是要问自己,今天努力了吗? 而是问自己,今天尽力了吗? 不要沉浸在低端努力中,所有一切的付出都要向着自己的顶层目标去奋进。
  • 费曼12问
  • 坚毅 grit

很喜欢的一些观点 & 经典语录

Excuses are born out of fear. Eliminate your fear and there will be no excuses.

人无法做伟大的事,只能心怀伟大的爱,去做细微的事。

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书 ——哈佛图书馆十大箴言

人们会忘记你说过的话,也会忘记你做过的事,但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你带给他们的感受。——玛雅·安吉罗 弱者才会残忍,只有强者懂的温柔。

  • 凡事依靠意志力的事情,都很难长久

如果你的动机和欲望足够强大(也就是说,你为什么要行动),即使困难重重,你也会才去行动。强烈的渴望可以推动伟大的行动——即使阻力巨大。——《atomic habits》

  • 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弗森格
  • 得之太易者必不受珍惜。唯有付出代价,万物始有价值。上苍深知如何为其产品制定合理的价格。
  • 一棵邪恶的大树,砍它枝叶千斧,不如砍它根基一斧。
  • 重大问题发生时,依我们当时的思想水平往往无法解决——爱因斯坦

技能

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

每个人都至少有几个领域,只要付出一些努力,他们就可以跻身前 25%。——斯科特·亚当斯(漫画家)

心理

  • 除非你愿意,否则没人能伤害你。
  • 除非拱手相让,否则没人能剥夺我们的自尊——甘地
  • 与内在的力量相比,身外之物显得微不足道。

思考

拓宽

Strong Opinions, Weakly Held. —— Paul Saffo

让你的直觉引导你得出结论,不管它有多么不完美,这是强烈的观点的部分。然后,关于“松散地持有”,去证明你自己是错的。

情感

  • 「人一旦爱,遂极脆弱:世间没有所谓爱恋之中却同时思量应否去爱之事。就是如此,伤得最少的爱,不是最好的爱。当我们爱,就须承受伤害和失去之险。」 ——罗尔斯

习惯 or Daily Routine (让自己过的更开心)

“如果一件事很重要,我早晚会在书里读到。” Sam Corcos 说他把花在新闻、社交网络的时间替换成读书,结果发现一个月读了八本书,比前五年读的都多。于是他打算保持这个习惯,至今十年都没有看新闻。 不刷新闻不等于把它拒之门外——如果你听朋友谈论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你可以去主动了解。这里的区别在于,别人在帮你筛选信息,而且有了阻力和空间,你会发现别人谈论的新闻多半不重要。——from weichen

  • 知道自己这一生要去追求什么,养成对它的习惯。每天都留点时间,给你自己喜欢的事物。

  • 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

    1. 上一周(或月、季度)我做了什么?
    2. 上一周我过得怎么样(身体、社交、情绪、思维、创造)?
    3. 对比我想做的事情和想成为的人,实际和想法有什么差异?
    4. 接下来我想做什么?
  • 定时起床 控制起床时间,而不是控制上床睡觉的时间。还有一个视角转换就是: 吸引力不是来自你的睡眠,而是你早上起来要做什么。

几乎总是发生这样的情况,当即时结果有利时,后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反之亦然,习惯的第一个果实越甜,以后的果实就越苦。——德里克·巴斯夏 法国经济学家

复利的首要规则: 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永远不要打断它。——查理芒格

  •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习惯。——亚里士多德

决策准则

【Stop, Flop, or Know】 (来源

  1. 推迟做决定是因为想要获得更多信息,但是当你不再获得有用的信息时,就可以开始行动了。
  2. 如果你有可能因为开放性选项导致选项存在丢失的风险,你可能就得做出决定了。
  3. 有时候你获得了决定性信息,让你感觉自己很有把握了,这时候就可以做出决定。很多人生的重大决定都像这样。我们内心早已知道答案,只是缺乏迈出第一步的勇气。

时间管理

  • 时间并非一定要拿来干点什么【有用】的事,才算不被荒废

  • 大家都知道,时间有限,然而却很少有人愿意面对这个现实

  • "明明知道我从来都没有完成过计划,但为什么还是要把计算制定的宏大,而且面面俱到"?

  • Burkeman: 因为我内心不愿接受我每天做不了多少事情这个事实。

  • 当有人问巴菲特如何给人生设立优先级,巴菲特先让他按重要程度列出最重要的 25 件事。然后他说,你应该把时间花在前五件事上,而对于剩下的 20 件事,你要不顾一切代价主动避免它们,而不是把它们当成次要的有时间了做一做

  • 我现在应该做的最正确的事情是什么?但是,没人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的。所以说,不必在意结果,反正我们确实也知道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 人生苦短,看似残酷,却给人力量!

  • 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的目标不是平衡,而是让每一方面都尽可能多地促进其他部分。把每个方面视为对其他方面的加法,而不是减法。

目标

  • 我们是发现,而不是发明自己的人生使命。追根究底,其实不是你询问生命的意义何在,而是生命提出质疑,要求你回答存在的意义为何。人必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成长

心智成熟

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看到一句话特别喜欢: 成熟是,是在表达自己的感情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 成熟是在敢作敢为和善解人意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

自我觉察

  • 快乐是短暂的,所以它成了诱惑。
  • "你对自己真正的目标了解的越多,其他人的行为对你的影响就越小,你越是看不清自己的道路,其他人的声音,生活中的干扰因素以及社交媒体的职责就越会凸显出来,威胁你正常的生活——阿兰·德波顿"
  • "如果你无法把某件事情做的很好,那就不要做,除非你真的想花时间来加以改善。时至今日,当我看到年轻人在搏击场搏斗时,我就会想,他那个动作做的不好,可他还是一直那样做,这是不对的"——保罗·来威克斯
  • 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习的精髓是: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直到擅长为止。
  • 在瞬息万变中找到你的不变
  •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你现在存了一点钱,但离百万富翁仍然差得很远。
  • 立杆,就想见影吗?
  • 与身份不相符的行为不会持久
  • 无论制定多少目标和计划,你还是你,不会变化。
  • 不要太执着于一个版本的身份
  • 欲望控制(多巴胺控制的是欲望,而非体验)
  • 成长陷阱(并不是因为她们做对了什么,我们没有去做)
  • 你该问的是多少次,而不是多长时间。
  • 假如你真的想要,你就真的会去做
  • 你想要的是习惯最终带来的结果,而非习惯
  • 每个人,都能因写出自己的想法而收益。
  • 新闻往往是坏事导向,而大脑又分不清楚那些是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危险,会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如果一件事很重要,我早会在书里读到——Sam Corcos)

GTD

行动

  • “对行动要迫不及待,对结果要保持耐心。” Impatience with actions, patience with results -Naval
  • 热情可以让我们开始,但不至于持续。(点子不是那么重要,执行更重要)
  • 重要之事,绝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牵绊。
  • 如果你不会飞,那就跑,如果你不会跑,那就走,如果你不会走,那就爬。但不管你做什么,都要继续前进。

方法选择

当人们需要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一般会选择【添加】一个什么东西来完成,而不会去想, 我能不能减去个什么东西来完成。其实很多时候,后者更简单,更有性价比。

生活方式

做减法

  • remove one accessory whenever adding another.
  • 我可以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事情,但我知道哪些事情是错的,我只要不去做这些错的事情,就已经比许多人做得更好了。——查理·芒格

断舍离

定律

盖尔定论(系统论)

一个运转正常的复杂系统,总是从一个运转正常的简单系统演化而来,反之亦然。一个从零开始设计的复杂系统很难发挥作用,你必须从一个简单且可行的系统开始构建。

焦点效应

我们总会不自觉地把自己视为焦点,无限放大自己一举一动在别人眼中的感受,但别人根本就不会像我们想象那样地关注自己。 2023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我们往往会高估「拒绝别人」的负面后果。实际上,拒绝别人对别人造成的负面感受,远远没有我们自己想象的那么高。(Givi & Kirk, 2023) 这项研究用模拟邀请的方式,测试了多组参与者。结果发现:大约有77%的参与者,为了不「扫对方的兴」,而被迫违心答应了他们本不想参加的邀请。 他们担忧的理由五花八门,包括:担心惹对方不高兴、让对方觉得自己没有把对方放在心上、担心以后对方再也不邀请自己了…… 是不是觉得这些担忧很熟悉?我想,许多朋友可能都有过类似的想法。 但事实上,研究人员通过打分的方式来测试「拒绝」这一行为造成的负面感受,结果发现:拒绝者打出的分数大约是2.9-3.5(7分制,越高表示越不开心),而邀约者实际的负面感受只有2.5-2.9。 也就是说,当你拒绝别人时,你所猜想的下限,很可能比实际的上限还要高。 有意思的是,一旦把情境反过来,让原本拒绝的人去发出邀请,而原本邀请的人去拒绝,打分同样也反过来了。原本很担心「会不会惹对方不开心?」的拒绝者,一旦自己被拒绝,同样会觉得「对方拒绝了我,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嘛」。 2021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交流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一种现象:双方都想结束谈话,但又都担心这样不礼貌,从而被迫让谈话继续下去。(Mastroianni等, 2021) 这项研究发现:在所有谈话中,只有2%的谈话在双方都希望的时间结束;30%的谈话在某一方希望的时间结束;而在大约一半的谈话中,双方都被迫说了更多的话。

相似吸引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作「相似吸引效应」。它指的就是:我们往往会被跟自己高度相似的人吸引,而不是被所谓「优秀」的人。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这些特质上跟你高度契合,比如跟你有相似的爱好,有相似的看待事物的角度和立场,有相似的经历和成长环境……那么,你们会更容易彼此吸引,成为朋友。 这其实就是我一直强调的「同频」的人。 进化心理学和人类学家罗宾·邓巴,进一步把这种「相似吸引效应」细化,提出了一个「友谊的七大支柱」: 相同的语言或方言。 相同的成长环境和地区。 相似的教育和职业经历。 相似的兴趣和习惯。 对社会事件有相似的观念和看法。 共通的幽默感(接地气的说法叫做「能接梗」)。 对音乐有相同的爱好。 邓巴认为,在这7点上有较高契合度的人,会更容易成为朋友,也更容易变得关系紧密。

高质量倾听

专注:尽量专注地倾听对方的话,不分心、不走神。 共情: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的感受和想法,表达你的认同和理解。 不加评判:不要试图干涉对方的想法和行为,不要评价,不要给建议,不要指手画脚,听就好了。 2021年一项研究发现:高质量倾听,可以使得讲话的那一方感受到更高的自主性、联系感和自尊,从而对沟通有更高的满意度和评价。(Itzchakov & Weinstein, 2021) 很多时候,人们跟别人交流,其实往往并不是真的想得到什么,而只是希望「被看见」罢了。 所以,你其实并不需要说什么,更不需要妙语连珠、一言中的 —— 你只需要真诚地聆听,让对方感受到「你在尊重他」就可以了。

瓦伦达效应

FOMO

FOMO 指错失恐惧症(Fear of Missing Out),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无法选择出最好的选择。

捕猴陷阱

椰子,米饭

斯坦诺维奇的系统 1 和系统 2

系统 1:无意识且快速 系统 2:需要注意力,费脑力。

戴明环 (PDCA 循环)

高质量不是来自于 基于结果的 产品检验,而是来自 基于过程的 不断改善。

古德哈特定律

当一项措施成为目标时,它就不再是一项好措施。

可变奖励

小白鼠试验,分泌多巴胺-不确定性

谷堆悖论

一个小动作在重复足够多次后会产生的效果。

待整理

总统的副业——《出奇制胜》沙恩斯诺

不按常理出牌,调出规则, 散打 ,拳击, 《价值心法》调出思维的牢笼

技术要真正出色,就必须与艺术融合 ——乔布斯

“你的成功不完全是由'你'(的个人能力)决定的,而是由’我们‘(社会以及社会如何看待你的能力)决定的”

如果你想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本杰明·富兰克林

不要销售你自己都不愿意买的东西, 不要为你不尊重和不欣赏的人工作,只和你喜欢的人一起工作。——查理芒格。

那人生目的是什么样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应该做有意义的事;斯多葛学派认为应该消除负面情绪,追求平静;伊壁鸠鲁主义提倡追求快乐,但指出不是所有的快乐都值得追求。

目标需要通过行动表现出来。只有行动才能让目标实现。

我们的投资策略之所以有用,正是因为它非常简单。 ——查理·芒格

那些从未出去闯荡过的老人,总喜欢劝你找个“铁饭碗”,因为那是他们目之所及的,最好的生活!

那些喜欢宣称自己脑子不好的人,不够诚实,他们真正的含义其实是: 我很懒,不愿意动脑子。

最简单的独立思考:在从某处获悉一个观点时,不请一下结论,进行批判性思考,自己动脑子重新推演一遍,看看论证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经不经得起推敲。

不要骗自己,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欺骗的人。

生活中最宏大,最重要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都是很难解决的,最终,它们并不是从自身的逻辑上得到了解决,而是当它们面对新的,更强劲的生存欲望时,自行消退了。——卡尔·荣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