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本手账过好一年
作者:姚瑶
20251010 书里面提到,电子的东西,时间和金钱,成为没有实感的数字后,你很难感知到它的流失和存在,反而是踏踏实实捏在手里,落在纸上,会让你更容易抓住些什么,所以这也是作者写子弹日记的原因吧。 想来这几年我的生活习惯,金钱方面已经踩过坑,现在有一套自己的体系了,时间层面,在没生宝宝之前还好,最近生了宝宝,时间规划与安排对我而言,确实是困难模式…… 但我相信,后边会好起来的。
对于作者的手账产生的一些可以画的灵感:生活中的小物件,小场景,这一年读的书,下一年要读的书。Book List 花体 P123,以及主题绘画: 星球,花卉,海洋,动物,节日(万圣节,圣诞节等)
美好的记忆,我们总是以为会深深地烙印在脑海中,而实际上,记忆往往就是不太牢靠,三五年后,你就会丢失很多细节~ 所以,就算作者再累,也会在旅途刚刚结束时,趁着记忆新鲜,好好整理出来,不让美好的记忆成为无用的垃圾。 如果什么事情,都想等着“明天再做”,那么,明日复明日,到了真动笔的时候,想起都会是一些模模糊糊的场景,更别提做了什么,看了什么,早都忘的一干二净了~ 就拿最近的这两年的经历来说,和家人去北京青岛,和娟去杭州义务上海,那些本来计划回来要剪辑的视频,要做的事情,是不是最终都搁浅了?
对于任务的拆分,作者提出的一个想法很好,我觉得我也可以试试这个方法。比如阅读一本书,有 12 章,可以画 12 个球球,并写上章节数字,每完成一章,就可以给这个球球上色。
看完整本书,我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是,哪怕是再微小的变化,我也愿意去做了,而不是觉得不值得,看不起一点点的进步。 最近带宝宝(64 天),真的是处于 hard 模式,可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我坚持下来了,哪怕很慢,但事情就是在推进。 尽管接下来还有很多要去做的事情,但是,我不怕,因为我知道,一切在慢慢向前进。
Action
- recall
- 时间
有时候想想成年人的疲惫,或许是经历了太多的周而复始,所以渐渐消磨了对生活的新鲜感。时间分明该是直线,一往无前不肯回头,可一年四季又让时间变成了一个闭合回路,仿佛一切都能从头来过。每到新年伊始,再跨越一次一月一日,再走一遭春夏秋冬,年复一年的,渐渐重复的多了,也就厌倦了。
我们之所以觉得生活面目如一,每一天都是前一天的粘贴复制,没有变化,死气沉沉,其实是我们太容易忘记,信誓旦旦觉得一辈子不会忘记的,也许转眼就认不出了,而生活的变化有时候太过细微,是板块之间漫长的碰撞推移,明明激烈,却难以察觉。
如果彻彻底底地忘记了,才是真的浪费了自己做过的一切。
无所事事地度过一整天,开心吗?其实并不开心。这样的日子过上一段时间,就会头昏脑胀,情绪低落。每天浑浑噩噩度日,事事拖延,心里堆积的不是轻松,反而是莫名的沮丧
原以为不上班,每天肯定没有什么 TODO list,可竟然也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只要动手去做事情,就永远有事情要完成…… 每个月更新短篇小说,做翻译,图文随笔集,摄影工作,接次年计划等等,等到年底回望,发现自己竟然就这样战胜了严重拖延的毛病,并没有一场酣畅淋漓的战役,没有一个标志性的节点,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当然,小小的拖延和犯懒依然还是生活中的常客,可是再也没有整日无所事事闲到迷茫的时刻了~
我只想做个没有愿望的人,就埋头做眼前的事,什么都不去想。(用年度计划来代替年度愿望。)
自由职业者往往需要更多的自律,否则就只剩自由而没有职业。任何事情都需要定点,定量去完成,需要约束自己,严肃对待时,这种周而复始的劳动终究是会枯燥的。所以我们总要想办法去激励自己。(针对这个点,我忘记是哪本书里提到的,就是你觉得这个事情很枯燥,很无聊的时候,就可以想办法通过增加它的趣味性,让自己充满期待,目的是持续做下去)
我们尚在念书的时候,多多少少都被打压了喜欢的闲事,但凡与学业无关的,都是父母老师极力反对的。他们总会说,等你以后考上大学了,工作了,长大了,想干嘛就干嘛,而等我们真正的长大了,会发现自己被骗了,想干嘛就干嘛分明是小孩才有的权利,只有小孩子才仿佛有无限的时间和精力想干嘛就能立刻去干嘛。长大并没有让我们得到小时候求而不得的东西,反而让我们放弃得更快“
书中的一些观点
子弹笔记的任务分类:首要任务,临时任务,需要迁移到另一天完成的任务。 月计划:要买的东西 ,拍摄任务,写作任务等,你得有个进度的推进。琐碎的东西不应该出现。
生活里的事,大多是这样,做的时候,需要稍微咬牙坚持,需要不怕麻烦,需要一点行动力,过后可能一劳永逸,可能心无憾事。但凡所有得,都不会太轻松。一些参考数据
书中提到的一些手账本:HOBO 一日一页,国誉自我手账本,Moleskine 手账本(城市主题等) BUJO: Bullet journal 手账体系的划分: 一日一页的日记 三年人生日记 子弹日程 旅行手账 读书笔记
其他
第一次阅读时间: 2025 年 10 月